查看原文
其他

【京张随笔】靠打拼,也靠“天注定”

中工网 2022-05-21


今天是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记者第一次从北京赛区赶赴延庆赛区,对高山滑雪和雪橇项目进行采访报道。


按原定计划,今天的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项目将在上午11点开赛。记者也于上午10点20分左右抵达赛场,静待比赛揭幕。岂料“人算不如天算”,记者前脚刚踏进高山滑雪赛场媒体工作间,就收到场馆通知:受到大风天气影响,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项目的比赛要推迟1个小时至12点开始。


而天气给这个比赛带来的影响还远不于此。12点07分,赛事方再度通知记者,比赛延期至14点进行。


等到下午13时10分左右,高山滑雪运行团队官方公布,经过场馆运行团队、国际雪联以及前方指挥团队综合研判,当天的高山滑雪男子速降比赛因天气原因而延期,时间另行安排。


实际上,记者对高山滑雪赛事延期还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就在赛前的官方训练中,5日进行的男子滑降项目第3次训练因大风取消,4日的男子滑降第2次训练也因大风被推迟了1个小时。这个项目由于天气原因发生延期看来是“常态”,只是未曾想连续几天都会这样,并且还让我给赶上了。


高山滑雪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但由于比赛场地地处山野,也是最易受气象条件影响的冬奥会竞赛项目之一。“看天吃饭”,是高山滑雪比赛的一大特点。当遭遇大雪或大雾、大风、强回暖等极端天气时,这一项目往往会调整赛程,甚至临时中断比赛。


其实,不仅是高山滑雪,冬季体育项目整体而言受天气的影响都比较大。这也是冬季项目与夏季项目的主要不同点之一。


对冬季项目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因素。正常情况下,雪上项目场地的雪面温度要低于0℃。但气温也并非越低越好,因为过低的气温可能会冻伤运动员,对赛会服务人员和现场观众也非常不利。反之,气温偏高可能会导致雪面融化、雪质松软,或者出现局部凹陷,给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成绩也会不理想。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准备期间,当地过低的气温使得2000多名志愿者一度萌生集体请辞的想法。而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由于气温突然升高,雪道变软,出现了女子高山滑降比赛斯洛文尼亚选手梅泽和瑞士选手吉辛成绩并列第一、同获金牌的罕见一幕。


风,是雪上项目能否顺利开展的另一个重要天气因素。比如,在滑降项目中,运动员的瞬时滑行速度可达130千米/小时;在高速下降的同时,运动员还要完成约60米的腾空飞跃——此时如果突遇强侧风,运动员有可能会被吹离赛道,甚至跌倒受伤。平昌冬奥会时,男子滑降项目就因7级大风被推迟了4天。


此外,场地能见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气象因素。高山滑雪项目通常要求能见度超过200米。漫天飞舞的大雪或者空中弥漫的浓雾会导致赛道能见度降低,令运动员与裁判员的视线受到影响,对于高速滑降的运动员来说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2017年2月,在瑞士圣莫里茨举行的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上,男子速降比赛就因为能见度只有20米的大雾而几度推迟,最终只能择日再赛。


虽然今天的比赛不断推迟最终延期,打乱了到场记者的工作安排,但得益于赛事运动团队和志愿者的及时沟通及各种信息提示,现场的整体秩序依然平稳。


正所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对于以高山滑雪为代表的冬奥会雪上项目运动员来说,想要顺利完赛、取得好的成绩,不仅要打拼,有时也真的要看“天注定”。真心希望北京冬奥会期间,京张地区能够“天公作美”,天气状态理想一些,对运动员、记者和赛会服务人员都能更“友好”一些。(刘兵)

(点击关注中工网微信)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编辑:夏会儒

更多新闻

“终身难忘国旗递到手上的那一秒钟”

冬奥“顶流”!没有人可以拒绝“冰墩墩”

本土新增13例!


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